依據《中國銀行業》的數據統計,面對盈利壓力,從2015年以來,上市銀行們均開始增加對費用的管控力度,各銀行業務及管理費增速明顯低于營業收入增速,促成成本收入比均有所下降,經進一步提升營效能。在各大銀行對費用的主動管控中,網點轉型是控制成本的重要舉措之一。“智能化”成為眾銀行競相發力的主要方向。
數字時代,大量傳統金融服務網點關閉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臨,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服務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據有關數據統計,近年來,傳統銀行網點的關閉速度大大加快。
中國市場:2017年中國銀監會批復并關閉1426個營業網點,創近6年來的新高;
北美市場: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截至2017年6月的12個月間,美國有1700個金融服務網點關閉,創下歷史新高。預計,美國近80%的金融服務網點將關閉。此外,標準普爾全球市場情報的數據也表示,自2005年起至2017年,美國新開設的銀行網點數在逐年下降,而關閉的銀行網點數卻呈現逐年升上的趨勢
美國2005-2017年間營業網點數變化趨勢,物理營業網點的重要性仍難以取代
“傳統銀行網點消失時不太可能的,但會有變化。”一位銀行業內認識如是說。
面對線上金融服務的興起,傳統銀行物理網點的生存狀況確實遭受了一定沖擊。然而,實體網點在國內普惠金融領域所能扮演的作用仍難以取代,仍是金融服務延伸的重要渠道。物理營業網點的數字化轉型成為金融服務業智能化改革的重點方向,增加更多與時俱進的功能和客戶體驗、通過打造智慧網點提高業務辦理效率,以期給實體網點一個全新的定義。
以華廈銀行、江南農村商業銀行、鄂爾多斯銀行為代表的商業銀行,開始了智慧銀行的初步嘗試,從社區網點或旗艦店入手,打造全新的網點服務概念。以江南銀行為例,與傳統銀行網點“叫號機+玻璃幕墻+柜員”的業務辦理模式不同,江南銀行旗艦店增設了 “VTM遠程智能柜員機”自助服務設備。具體來看,這些設備集合了互聯網、音視頻、遠程監控、桌面共享、生物識別等互聯網交互技術,通過對柜面業務的流程再造,創新了“自助+遠程+現場”的全新服務模式。
金融科技改變傳統金融業務模式
在數字時代下,新一代金融科技快速成為金融服務業務創新和行業結構重構的核心技術,加速了IT服務商、架構服務商和創新公司與金融服務公司相融合,優化用戶服務價值,加速市場響應。在這一進程中,各國政府快速調整金融服務的行業規則,利用新興技術,提高投資服務能力,技術服務能力和用戶價值體驗。
南方電訊多年來服務于各類金融用戶,將Polycom視頻會議系統與VTM機具、銀行業務系統、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融合集成,以“睿致視頻會議調度管理軟件”打造“神經中樞”,有效彌補了商業銀行網點少、擴張慢的短板,減輕柜面壓力,提升高品質服務體驗。